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 自购“含权类”产品

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 自购“含权类”产品

吾爱首码网 2024-11-21 吾爱首码网 203 次浏览 4个评论

  本报记者 彭 妍

  近日,招银理财宣布自购旗下含权类理财产品。

  理财子公司购买自家理财产品并非新鲜事 。早在2022年和2023年 ,包括光大理财、南银理财 、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在内的理财子公司都曾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理财产品。

  招银理财自购旗下产品

  近日,招银理财的海报显示,该公司以自营资金购买 ,且高管 、投资经理及员工都购买“招银理财价值精选系列产品”。海报上编号为“102805 ”的理财产品,指向招银理财旗下理财产品“招智价值精选一年持有系列”,产品风险评级为PR3 。

  从资产投向来看 ,该产品理财资金不低于60%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不低于20%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其中,0%至40%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 ,0%至20%投资于股指期货等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自购或与近期理财资金搬家现象有关 。9月份以来,股票市场火热 ,部分投资者选择赎回理财产品 ,将资金转移至资本市场以期获取高收益。同时,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债券市场表现相对低迷 ,进而对理财产品净值表现带来较大冲击,或进一步强化投资者赎回意愿。在此背景下,理财子公司通过自购理财产品 ,特别是权益类理财产品,一方面,可以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 ,表明对理财行业发展长期向好的信心,稳定投资者情绪;另一方面,通过自购含权类理财产品 ,释放权益类投资将是理财子公司未来发展侧重点的信号,以期提振投资者对于理财子公司权益类投资的信心 。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含权类”理财产品通常与股票市场表现相关 ,显示出理财子公司对权益市场的信心。受当前经济复苏和市场回暖的影响 ,现在是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较好时机。理财子公司自购行为可能是其风险管理策略的一部分,以平衡资产配置和控制风险 。

  理财子公司购买自家理财产品并非新鲜事 。2022年,包括光大理财、南银理财 、中邮理财在内的理财子公司都曾用自有资金购买旗下理财产品。2023年 ,包括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渤银理财在内的理财子公司都曾发起自购。其中,招银理财宣布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股票型理财产品 。兴银理财宣布,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一只红利策略产品 ,最高投资3000万元。从自购产品类型来看,多数理财子公司自购产品为“含权类 ”,但也有部分理财子公司资金投向一些固收类产品。

  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

  自9月24日以来 ,伴随A股行情升温,权益市场转暖,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布局也发生了改变 ,多家理财子公司将“含权”产品摆到重要位置 。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理财子公司通过自购,传递出对理财产品和未来趋势的信心 ,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的积极信号;通过自购 ,将理财子公司自身利益与投资者利益更紧密捆绑,有助于推动理财产品和理财市场保持稳健发展。对理财子公司本身而言,目前处于相对市场底部 ,通过自购也有利于优化市场布局。

  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理财子公司跟进?在田利辉看来,未来会有其他理财子公司跟进和效仿,进而获取竞争主动权 ,增强市场信心和提升产品吸引力 。

  董希淼认为,展望下一阶段,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更加稳定 、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变以及银行和理财子公司能力提升 ,银行理财市场将呈现以进促稳、稳中求进的态势。从理财规模看,理财产品存续余额有望从2023年的27万亿元左右增长至29万亿元,甚至还可能突破30万亿元;从资产配置结果看 ,理财资产配置在延续“二八定律”(即80%的安全垫资产和20%的博收益资产)的前提下,预计债券、公募基金 、权益类资产的占比有所回升。

  “不过,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如何在安全性 、收益性、流动性这一‘不可能三角’中做好动态平衡 ,将是一个长期的巨大挑战 。 ”董希淼表示,下一阶段,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应加快引入和培养专业人才 ,不断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的研判能力,持续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为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田利辉表示 ,未来理财子公司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风控水平和资管能力上。同时,能否开展优质的客户服务和通过金融科技降低成本也是竞争的重中之重 。

你可能想看:

转载请注明来自吾爱首码网,本文标题:《又见银行理财子公司 自购“含权类”产品》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